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

  1. 首页
  2. 文物
  3. 文物详情
木彩画中和韶乐敔

【木彩画中和韶乐敔】

通长74厘米,通高68厘米,通宽47厘米,头高32.5厘米,尾高26.5厘米,金漆座长67厘米,宽42.5厘米,高45厘米

此敔(音羽)雕木而成,状如伏虎,虎身有红黑斑纹,虎背正中设槽,列植27片长方形木片,木片表面髹(音修)五色,以三片、四片或五片为一组排列,名为“龃龉(音举羽)”,是敔的发音部位。

虎身下有金漆趺(音敷)座,上有山水纹崇牙,下有莲瓣纹、海棠式纹饰,趺座一侧伸出两耳,用以放置敔的击具“籈(音真)”。“籈”截竹而成,将竹子从中劈开并削去一半,剩下的,一半析为24根细竹条。演奏时,以“籈”横擦“龃龉”而发音。

敔是清代宫廷中和韶乐“八音”之中木之属的乐器。《尚书·益稷》曰:“合止柷(音祝)敔”。也就是说在一首乐曲即将结束时,以“籈”上劈成的细茎,刮虎背上插列的木片,作为全曲结束的标志。接着乐队指挥器“麾(音挥)”放下,乐曲结束。

清代宫廷朝会、祭祀、宴飨之中和韶乐用之。
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