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铜点】
清
面径16厘米,口径15厘米,厚4厘米
铜点,范铜为之,状如圆盘。中有凸起,周围起边,边上穿两孔,以系黄绒(音寻)。形制与铜鼓相似,比铜鼓更小。击具为“椎”(现通常写作“槌”),与敲击镈钟的木制小槌类似,槌头髹(音修)金漆,槌柄髹朱漆。
据明代王圻《三才图会》“点。即古之更点,……以之配于铜鼓,谓之点子”,可知铜点来自于打更之器。
清代宫廷巡幸铙吹乐、凯旋凯歌乐用之。
清
面径16厘米,口径15厘米,厚4厘米
铜点,范铜为之,状如圆盘。中有凸起,周围起边,边上穿两孔,以系黄绒(音寻)。形制与铜鼓相似,比铜鼓更小。击具为“椎”(现通常写作“槌”),与敲击镈钟的木制小槌类似,槌头髹(音修)金漆,槌柄髹朱漆。
据明代王圻《三才图会》“点。即古之更点,……以之配于铜鼓,谓之点子”,可知铜点来自于打更之器。
清代宫廷巡幸铙吹乐、凯旋凯歌乐用之。